|這篇文章原刊載於 包子爸,本文僅作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目錄
這顆小膠囊太強大!Plaud NotePin 如何讓包子爸的食記更生動?
我的美食之旅,總是被一場無聲的戰爭困擾著:一邊是享受當下美好的味蕾體驗,另一邊則是和記憶力搏鬥,努力捕捉主廚口中每一個珍貴的細節。特別是在那些充滿儀式感的高檔餐敘上,每一道菜都是一場藝術展演,從主廚口中說出的不只是菜名,更是創作的靈魂與故事。
我試過用紙筆速記,但常常字跡潦草,事後根本看不懂;也想過偷偷用手機錄音,但笨重的設備和亮起的螢幕總顯得格格不入。結果,我花了大把時間和金錢,最終卻只能在部落格上寫出「這家店很好吃」這樣無力的心得。直到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像是從科幻電影走出來的小工具──Plaud NotePin AI 智慧錄音膠囊。這個小小的裝置,不僅讓我的紀錄方式徹底改變,更成為我寫出有血有肉食記的秘密武器。
Plaud NotePin 小巧到讓人驚艷,隨身攜帶無負擔
Plaud NotePin 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它真的超小,比一顆三號電池還迷你,重量只有25公克。而且它的設計很貼心,除了有磁吸功能,還附了磁性別針跟夾子。我每次去餐廳,都會把它輕輕別在衣服領口或外套上,完全不會引人注目,看起來就像個小裝飾品。這樣一來,主廚在介紹每道菜的食材、工法和創作靈感時,我都能輕鬆、隱密地把所有細節錄下來。
它內建了兩顆高靈敏度的麥克風,錄音範圍可達3公尺,收音效果超清晰。就算餐廳環境有點吵雜,也能很清楚地捕捉到主廚的聲音。而且續航力也很強,一次充滿電可以連續錄音20小時,對我這種美食探索家來說,就算一天跑好幾家店也完全不用擔心電力問題。
Plaud NotePin AI 精品般的包裝與產品設計
Plaud NotePin AI的包裝是一個極簡、純粹的白色盒子。
它拿在手上有著沉甸甸的質感,沒有多餘的裝飾,只有低調地印著產品外觀和名稱。
這種不張揚卻又充滿細節的設計感,讓人還沒看到產品本身,就已經對它的品質充滿了期待。
這就是我第一次拿到Plaud NotePin AI 智慧錄音膠囊時的感受,彷彿打開的不是一個電子產品,而是一件精心打造的藝術品。
小巧精品,隨身攜帶
Plaud NotePin 的重量只有 25 公克,比一顆三號電池還迷你。其精緻設計與磁吸配件,讓你能夠輕鬆隱密地佩戴在領口或手腕上,如同一個時尚配件,完全不引人注目。
各式配件能搭配不同場合與使用習慣的客群使用,同樣包裝也是極有質感!
打開「Plaud NotePin 」的包裝,必須說,從裡到外都相當精美細膩,真的像是在開箱一件精品!
內包裝的小盒子上的印刷凹痕也十分精緻!有種開箱名錶的FU~~~
打開後有附上一組產品、夾扣、充電線、充電座還有說明書。
本體有三種顏色可以選擇:太空灰、月光銀、日落紫
包子爸選擇的是最接近金屬原色的「月光銀」,帶著霧面的金屬質感,即使當作飾品掛在胸前,也絲毫沒有違和感。
Plaud NotePin 的本體跟蓋子是分開的,要充電的時候需要把蓋子打開,全都是採用磁吸設計,磁吸力頗強,所以完全不必擔心鬆脫掉落的問題!
若是使用夾扣,也只是更換蓋子的概念而已~~~~
就把蓋子拆掉,替換成這款夾扣的後蓋即可!
至於要充電的時候,同樣也是換蓋子的概念,把蓋子打開,磁吸入充電底座,底座後方插入電源線即可!
不過要注意,隨箱附上的電源線是「Type-C to Type-C」所以要搭配看看自己家裡有沒有適合的豆腐頭才能成功充電唷!
可能是為了不在Plaud NotePin 的本體上開洞,所以充電的設計就比較麻煩一些,有一好沒兩好啦!用習慣就OK~~~
Plaud NotePin 的手環配件也是必備!包子爸最常使用帶出門的就是這款可以偽裝時尚配件的手環~~~
盒子上有教學如何安裝Plaud NotePin 的本體,基本上就是由下往上扣住手環即可!
Plaud NotePin 就像一個輕巧的手環或運動手錶,你只是輕鬆地戴在手腕上,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它是錄音裝置(其實根本看不出來啦!XD~~~)。
這個設計讓你隨時都能快速啟動錄音,特別是在你雙手忙碌時,不用再手忙腳亂地從口袋或包包裡掏手機,只要輕輕一按,就能立即捕捉當下所有聲音。
這款頸鍊也是必入手配件之一!
不過包子爸私人覺得這頸繩有點刮肉,有點太細,天熱流汗戴久了不是很舒適……
Plaud NotePin 的本體前端有一個小扣環,可以結合頸鍊使用!
如果不想固定在衣服上,你可以用它附帶的項鍊配件,將 Plaud NotePin 像項鍊一樣掛在脖子上。
這樣一來,Plaud NotePin 就像一個時尚又充滿科技感的小吊墜,不只方便隨時取用,錄音麥克風也能更接近你的口部,確保收音清晰,同時還能成為你整體穿搭的一部分。
資安與便利性兼顧
很多人可能會有資安疑慮,但這點 Plaud NotePin 也做得很好。它本身沒有傳輸孔,資料傳輸只能透過綁定手機的專屬 App,而且伺服器位於美國,通過多項資安認證,確保用戶的隱私受到保護。
對我而言,Plaud NotePin 不只是一個錄音筆,它更像是我的專屬美食記憶助理。它讓我可以更專注地享受每一道料理、每一場對話,而不用擔心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細節。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個熱愛生活、喜歡紀錄的分享者,這個小小的智慧錄音膠囊,絕對會讓你的紀錄生活變得更有效率、更有趣!
單獨使用 Plaud NotePin 可是不成的啊~~~
畢竟是科技產品,必須搭配APP使用!
包裝盒內就有附上 APP 的 QR CODE,用手機掃描即可安裝!
記得一定要下載安裝這款「Plaud」APP!
下載好之後,手輕按 Plaud NotePin 將之開機,然後手機打開藍芽,即可配對!
然後即可開始錄音,用 Plaud NotePin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兩者都打開藍芽的連線狀態,使用手機APP操控,如截圖所示,按下「錄音」按鈕即可開始錄音,若是再案一次即可暫停。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使用 Plaud NotePin ,不需要連結手機,長按感到震動閃紅燈即開始錄音,同樣再按一次即停止。
錄音時若是有打開手機APP螢幕會顯示錄製的時間和音軌。
若是此時按下儲存,即可獨立存儲為一個檔案。
若只是單純按下暫停,之後繼續錄製,直到按下儲存之前,都可以將內容歸納在一個檔案中。
當錄完音之後(各種場合:會議結束、餐敘結束、聚會結束),檔案都會上傳到手機APP上!
此時就可以運用 Plaud NotePin 強大的功能去整理歸納音檔~~~
💡 提醒:在使用 Plaud NotePin AI 智慧錄音膠囊時,有個小地方要注意:它的標配方案提供每月 300 分鐘的免費「轉錄」或「摘要」時間(大約 5 小時)。
如果覺得這個免費額度不夠,您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量,選擇更進階的付費方案:
- 每月 NT$275 的 Pro 版本:提供每月 1,200 分鐘。
- 每月 NT$665.9 的 Unlimited 版本:提供無限時數。
這樣就能依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最划算的方案囉!
Plaud APP 真的超方便!除了搭配Plaud NotePin 錄音,你還可以把手機裡的其他錄音檔匯入 App 裡,讓強大的 AI 引擎幫你快速搞定。它內建超過 2,000 個專業範本,能馬上把零散的錄音內容,整理成條理分明又抓得到重點的文字摘要,幫你省下超多時間!
除了美食,它還有更多用途
自從有了 Plaud NotePin ,我發現它不只是美食紀錄神器,更是生活中的全方位助理。
像我平時也會去聽一些講座或工作坊,以前都是手忙腳亂地抄筆記,結果回家一看,不是字跡潦草就是缺東漏西。現在我只要帶著它,就能輕鬆錄下所有重點,讓 AI 幫我整理成清晰的逐字稿和摘要,省下大把時間,可以更專注在學習本身。
Plaud App 的強大之處不只是把錄音變文字而已,它還能把內容整理成不同形式,像是會議記錄、待辦事項,甚至心智圖或課堂筆記都辦得到!而且它會自動幫你加上標點、主題跟分類,讓筆記看起來超有條理!
這逐字稿功能超強!它不只會加上時間標籤,還能自動列出大綱,方便你快速跳轉到想聽的段落。更厲害的是,它還能用聲紋辨識區分不同的人說話,就算有多位講者也能清楚標示,而且可以批次改名,讓多人對話的內容一秒變得井然有序!
AI 智慧功能,讓你的錄音檔「活」起來
光是錄音還不夠看,Plaud NotePin 的強大之處在於它的 AI 智慧功能。
錄完音之後,只要打開專屬 App,它就會自動幫你把錄音內容轉成逐字稿。重點是,這個逐字稿不只是純文字,它會自動分段、加上標點符號,甚至能辨識不同講者(像主廚和我)的聲音,清楚標示出來。
這功能簡直是我的救星!回家後,我根本不用花時間重聽錄音檔,直接看逐字稿就好。想回味哪一道菜的介紹,或想找主廚說的哪個特別的食材,只要用 App 裡的 「Ask AI」功能 問一下,它就能馬上幫我找出關鍵資訊。
比如說,我只要問:「主廚介紹的香料是什麼?」或是「這道甜點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它就會在幾秒鐘內給我精確的答案。這功能不只省時,還能讓我的食記內容更豐富、更生動。
此外,它還能自動生成摘要和待辦事項。這對我整理筆記非常有幫助,我可以快速瀏覽重點,甚至把想查的資料變成待辦事項,方便之後繼續深入研究。對於像我這樣愛分享、愛寫作的人來說,這功能真的是大加分!
包子爸的 Plaud NotePin 使用心得
這段時間用下來,Plaud NotePin 不只是一個科技產品,它更像是我的專屬生活助理。它讓我能更專注地享受每一道料理、每一次對話,而不是忙著抄筆記或擔心遺漏。透過它的 AI 功能,那些原本稍縱即逝的聲音與回憶,都被轉化為清晰、有溫度的文字。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個熱愛生活、喜歡用文字紀錄一切的人,我真心推薦這款 Plaud NotePin。它不僅讓紀錄變得更有效率,也為你的每一次體驗增添了更多細節與深度。從此以後,我的食記不再只有「好吃」兩個字,而是充滿了主廚的匠心與當下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