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UD NotePin 實測 不只是錄音筆 AI 語音紀錄真的超準確

PLAUD NotePin 實測 不只是錄音筆 AI 語音紀錄真的超準確

這篇文章實測分享了 PLAUD NotePin 的完整使用體驗,從輕巧設計、錄音品質,到搭配 PLAUD App 帶來的 AI 語音轉文字與自動摘要功能。對於需要採訪、會議紀錄或課堂筆記的人來說,它不只是錄音工具,更是能節省大量時間的智慧助手。雖然在充電方式與免費額度上仍有些限制,但整體表現足以成為內容工作者的效率神器。

 

|這篇文章原刊載於 KISPLAY,本文僅作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身為媒體,我經常需要採訪,甚至是進行長時間的專訪。每一次都得全神貫注地聽講、同步錄音,採訪結束後還要重頭聽一遍,盡可能整理出逐字稿,再從裡面撈出重點做摘要,才能進入真正的寫作階段。這個流程非常花時間,也很耗神。雖然現在手機也支援語音轉文字,但多數在中文辨識上仍有落差,不是錯字太多,就是斷句混亂,雖然還是比自己整理要來的有效率,但還是希望能找到效果更好的工具。

手機配件

之前其實就看到不少採訪、編輯同業都開始用 PLAUD NOTENotePin,對它們的實力也略有耳聞。直到最近入手後,快速測試一下才發現,錄音品質與 AI 處理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幾乎是一開機就能直接上工。PLAUD NotePin 就是那種可以讓你更放心的隨身利器。它不只是錄音筆,更像是個我的採訪助理,把採訪內容通通記下來、整理好,甚至附上摘要重點。這次的動手玩,會從硬體設計、錄音表現、AI 功能、實際應用到使用限制,全方面分享 PLAUD NotePin 的真實使用感受。

PLAUD NotePin 外觀

超輕巧設計,配件更是好用

PLAUD NotePin 是顆極為小巧的錄音膠囊,只有 51 x 21 x 11mm,重約 16.6 克,比 AA 電池還輕盈。

PLAUD NotePin 錄音膠囊

外型圓潤,背後還有著磁吸護蓋,推開護蓋後就可以看到充電接點強力磁吸的設計非常巧妙,在不用任何配件下,就可以直接夾在輕薄的衣物上。

外型圓潤設計磁吸護蓋展示

盒裝中的配件非常齊全,首先是充電器USB Type C 充電線。需要充電時,記得推開護蓋後再放上充電座。

配件充電器USB Type C 充電線

那護蓋會不會很容易遺失?其實不會,只要把護蓋直接吸附在充電座的背後就好。人身配件部分給得很完整,包含磁吸錶帶手環、掛繩與磁吸背夾。磁吸錶帶手環只需要把膠囊塞進固定座,因為錶帶有磁性,配上後只要吸附就可以固定,整個感覺就像運動手環,配戴也很舒適,非常好用。

磁吸背夾展示磁吸錶帶安裝掛繩展示

磁吸背夾部分,推開護蓋後就可以吸附上去,磁力非常強不用擔心脫落,夾子的設計可以讓你直接夾在衣領成為配件,因為整體設計是好看的,完全不會突兀。掛繩部分直接扣上膠囊上方專用的吊掛位置即可,掛繩可調整長度,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佩戴方式,讓工具與人身配件結合在一起。

磁吸背夾佩戴效果掛繩安裝掛繩佩戴效果

啟動方式簡單到不行,稍微用力長按機身正面,等到震動一下並亮起紅燈,就會開始錄音。要結束錄音也是一樣,長按後等到震動兩次,紅燈熄滅就會停止。對了,如果只是輕觸並不會進行任何動作,所以不太需要擔心會誤觸。

因為非常小巧,啟動又快速,隨時隨地想到就可以錄音,完全沒有侵略感,非常適合在會議採訪課堂上使用,但錄音前一定要取得對方的同意,並告知錄音的目的,這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

錄音操作示範

MEMS 麥克風 + AI 音訊強化 錄音超清晰

NotePin 雖然體積小巧,但錄音品質卻出乎意料的好,它有著兩顆 Knowles 的 MEMS 麥克風,在小體積下還能提供很高的訊噪比,雖然官方沒提供數字,但推估應該有 70db 左右,收音品質非常優異。

再加上 AI 自動降噪技術,像是空調嗡嗡聲、紙張翻動聲都會被適度淡化,讓人聲更突出,即使把膠囊放在口袋中,也能清晰收錄。錄下來的聲音清晰,也能提高 AI 語音辨識的準確度。

PLAUD NotePin 錄音效果展示

電池電量部分有著 270mAh,充飽電下能錄 20 小時,待機可達 40 天,也就是說你不太需要擔心拿出來使用時突然沒電的尷尬狀況。充電時間大約兩小時,一整天活動後再充電就可以。

PLAUD NotePin 電池與續航

內建 64GB 儲存空間,約可錄 480 小時,最聰明的地方是,錄完與手機連接後,就會自動上傳到手機上,並清除裝置端檔案,讓你不會遇到「容量已滿、無法錄音」的悲劇。

PLAUD NotePin 儲存空間

PLAUD App 才是重頭戲

雖然說錄音品質非常重要,但我認為無論是 PLAUD NOTE 或是 NotePin 的關鍵核心,就是 PLAUD App。目前我用過語音辨識最準確的 AI 功能,就是 OpenAI 所開發的 Whisper 自動語音辨識模型,要怎麼使用呢?大家不妨直接在 ChatGPT 上查看如何安裝使用,相信不少朋友會知難而退。

PLAUD App 使用介面截圖,展示 Whisper 語音辨識功能

不過有了 PLAUD App,你就完全不用煩惱了,它採用 Whisper Large v3 模型,也就是現今性能最強的版本,支援 112 種語言,辨識率官方標榜 97%。實測中英文混雜、不同口音都難不倒它,還會自動加標點符號、分類講者,整份逐字稿清清楚楚像編輯過。

實測 Steve Jobs’ 2005 在 Stanford 的畢業演說,英文辨識自然難不倒,至少我看了一遍沒有發現有錯誤的地方。

Steve Jobs 2005 Stanford 畢業演說影片截圖

中文部分實測之前使用手機錄製的團訪內容,沒錯,只要有錄音檔即使不是 NotePin 錄製的也能匯入轉逐字稿。受訪者發音帶點台語腔調。在絕大部分的語音辨識都非常正確,即使有些誤差,大多是專業用語或是發音沒那麼準確的部分,但至少你能了解大概說了什麼。

像是哈雷的 LiveWire,聽成 line wire;或是 Gogoro 聽成口豆。如果你有在那場採訪中,就會知道這是什麼?雖然中英混雜的場景下,準確度沒單純英文那麼高,但有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也就是摘要部分。

PLAUD App 將逐字稿錯誤自動修正為正確品牌名稱示意圖

逐字稿完成後,也會同步生成 摘要,有趣的事情就在摘要出現了,原本語音辨識有誤差的 line wire 與口豆,在 AI 的理解後,就轉變成正確的 LiveWire 與 Gogoro。

生成的摘要範例截圖,展示自動修正功能

另外也會產生 心智圖,這對於採訪寫作是非常好用的輔助工具,一鍵把內容結構化成視覺地圖,快速抓住脈絡。

PLAUD App 心智圖功能示意圖

摘要的部分,內建超過 30 種範本,社群上也有超過 1000 種範本 可以使用,無論是會議、採訪、諮詢、討論通通搞得定。選好範本一鍵生成摘要,有條有理還附行動建議,真的很好用。不過我使用的情境比較單純,所以都直接用自動模式。

錄音的語言與 AI 模型也都可以自行選擇,但我同樣用自動模式,才比較容易掌握中英混雜的採訪內容。

PLAUD App 語言與 AI 模型設定頁面截圖逐字稿與摘要完成後的匯出選項截圖

當逐字稿與摘要都完成後,就可以直接使用或是匯出檔案傳送到電腦,接續報導的撰寫。

對了,如果你購買 NotePin,就可以每個月有 300 分鐘的轉錄額度,如果不夠,可以加購分鐘數。

轉錄額度使用與加購界面截圖轉錄額度使用與加購界面截圖

另外,還有 專業版無限制版,專業版有著每月 1200 分鐘的額度、無限版當然愛怎麼轉就怎麼轉,就看大家的需求。這兩個版本還能使用 業界術語表Ask AI 的語音助理自訂摘要版本,大家可以先試用過後再決定值不值得。

PLAUD App 專業版與無限制版功能比較截圖

誰適合用 NotePin?

講真的,如果你曾經為了整理 逐字稿 搞到深夜,或是看著一堆錄音檔卻完全沒時間聽,那 NotePin 可能會讓你感動落淚。

我自己作為 媒體工作者,採訪、專訪是日常,過去每次訪完都要花幾小時聽錄音、抓重點。現在?錄完走出會場,App 上的逐字稿和摘要 已經幫我整理好了,只需校對幾句,立刻可以開始寫稿。

更重要的是,採訪時有它在場,就像多了一個 隨身的文字記者,捕捉每個關鍵語句,讓我可以專注提問,不用邊講邊抄筆記,也不怕遺漏。

對於 PodcastYouTube 主持人 也很適合,尤其是沒有習慣先寫稿自由發揮的主持人,他可以在你盡情發揮時錄下你的每一字每一句,事後要 剪輯音檔 時,直接看逐字稿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剪掉,後製效率大提升

而需要經常開會的 上班族、每天努力上課的 學生族,有了 NotePin,真的可以更有效率的掌握重點。

採訪應用場景

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

使用 AI 相關服務時,大家都會在意隱私與資料安全,尤其像我們經常採訪未公開內容時,更需要在意資料會不會被亂用?在這方面,PLAUD 給出的回應算是有誠意。

PLAUD NotePin 的所有資料傳輸與雲端儲存過程都採用端對端加密,並且選用 AWS 作為雲端平台。台灣使用者的資料會儲存在美國,這對商務、法律或醫療等敏感行業而言,都提供了更安心的使用基礎。

此外,PLAUD.AI 通過 SOC2 Type IIHIPAA 等資安與隱私規範驗證外,還通過了歐盟 GDPR。這代表它的系統架構與資料處理流程皆符合國際標準。如果還是擔心,你還可以手動刪除資料控制存取權限

簡單來說,NotePin 不是那種你錄完上傳後,從此不知道資料去哪裡的黑箱,它會讓你清楚知道錄了什麼、上傳了什麼,並且保留選擇權

PLAUD 安全與隱私保護

NotePin 難道沒有缺點?

首先是 充電方式偏原始,需要拆下護蓋才能放上磁吸充電底座。你可能會跟我一樣,第一次拿到時還以為它是無線充電,後來才發現那護蓋是可以拆卸的,只能說設計得太美也會讓人誤解。

再來是 語音轉錄雖然準確度高,但像是人名、地名、公司名,還是偶爾會出錯。雖然這點在摘要時幾乎都可以解決,不過建議內容還是得看過一次,尤其是較為敏感的數字與專有名詞部分。話說,專業版與無限版 是可以透過自建辭庫來解決專有名詞的困擾,這點就看大家需求。

通話錄音 也是個小遺憾,NotePin 本身不像 PLAUD NOTE 一樣磁吸上手機就可以錄製手機通話,你只能開擴音或用其他方式錄下再匯入,想記錄重要對話的朋友可能要繞點路。

免費提供的 轉錄額度時間 有點尷尬,它每月雖提供 300 分鐘免費轉錄額度,但重度用戶想要無限轉寫或用進階範本,還是得訂閱付費方案。對預算敏感的人來說,這筆額外花費需要列入考量。如果不知道自己每個月會用多少轉錄額度的朋友,這邊建議直接多買 加時包,超過 300 分鐘的額度就用加時來補,會比較划算一點。

最後,因為它實在 太小顆,所幸它支援 Apple Find My,iPhone 一查就能找回,不過用 Android 手機的朋友就要自己留意了。我的建議是,直接用配件把他牢牢地放在身上最實在,完全不用擔心搞丟的問題。

NotePin 缺點展示

後記

整體來說,PLAUD NotePin 是一款真正讓「錄音變輕鬆、整理變簡單」的 AI 智慧錄音膠囊。對於像我這樣經常採訪、寫稿的媒體工作者來說,它就像隨身的數位助理,也更像隨身的文字記者,幫我 準確錄音、快速轉文字、聰明摘要,還能生成心智圖,極大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

它的硬體設計輕巧實用,錄音清晰、配件齊全;而軟體端更是關鍵核心,採用 Whisper Large v3,語音辨識準確率高,支援 中英混雜自動摘要 等功能。無論是記錄會議、進行採訪,甚至是 YouTuber 剪片前的口白整理,都非常適用。

雖然仍有像是充電設計稍嫌原始、免費轉錄額度有限、以及 專有名詞辨識失誤 等小缺點,但整體來說,NotePin 不只是錄音工具,更是內容工作者的 效率神器。如果你曾經在逐字稿裡苦苦掙扎過,NotePin 的出現,絕對會讓你有一種「回不去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