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原刊載於 Apple Almond,本文僅作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iPhone 通話錄音一直是過去很多人敲碗的功能,蘋果也在 iOS 18 正式開放 iPhone 通話錄音,不過很多人還是不知道有這個功能,或是用過之後覺得感覺好像差強人意,甚至有些人擔心通話錄音會不會有觸法疑慮。
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到底通話時可不可以錄音、iPhone 如何通話錄音、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和期待的功能有落差、該如何正確的通話錄音。
iPhone 通話錄音怎麼用?
iPhone 通話錄音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內建錄音功能」以及傳統「錄音筆」的錄音方式。
內建錄音功能
如果你想要透過 iPhone 通話錄音,只要在通話時,點選左上角的「錄音」符號。
在系統倒數三秒後,會有一段語音提示「將會錄製此通話」,讓電話中的雙方都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是有錄音的。
錄製結束後,錄音檔案會儲存在備忘錄中,點擊備忘錄就可以重聽一次剛才的對話內容。
傳統錄音筆
除了內建的錄音功能以外,其實用第三方錄音工具、錄音筆來轉錄 iPhone 聽筒播放出來的聲音,就目前來說還是好用的,而且使用錄音筆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出現「將會錄製此通話」語音,避免尷尬。
iPhone 通話錄音是合法的嗎?
相信一定有人會好奇,如果使用錄音筆偷偷錄音合法嗎?沒有告知的話是不是違法錄音?
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 29 條,只要你是對話的一方,且錄音目的不是出於不法,原則上是可以的,也不需要特別告知對方。
不過,錄音是否合法仍需視當下的場景與動機而定,例如是否在私密場合、是否涉及第三人、是否涉及重大隱私議題等。此外,即便錄音合法,法院也不一定會接受作為證據,仍需考量錄音內容的真實性、方式是否正當,與案件的關聯性。建議在有糾紛風險前,還是諮詢律師才能更安全地自保。
通話錄音功能 vs 錄音筆,選哪個?
既然通話錄音不是完全不能做,那麼上面提到的兩種方式:一個是內建功能「隨手可用」;一個是額外工具但不會有尷尬的「錄音提示」,不知道大家會選哪一個?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傾向選錄音筆,理由如下:
- 錄音筆不會提示要錄音了,可以錄下較真實的結果
- 錄音筆不受機型必須要 iPhone XR 以後的限制
- 錄音筆不受系統版本必須要 iOS 18.1 以上的限制
- 錄音筆續航力比 iPhone 普遍更長,不怕電量不足
- 錄音筆用途更廣
不過錄音筆用來通話錄音有個致命傷,那就是「必須要開擴音,否則很難錄到完整對話內容」。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大大限縮了錄音筆的可用性。
磁吸在 iPhone 就可通話錄音的 PLAUD NOTE
但是像這款 PLAUD NOTE 錄音卡,不只體積超極薄、擁有錄音筆本來的好處以外,更大大解決了必須要開擴音才可以錄到完整對話的困擾。
體積超薄方便攜帶、好收納
因為 PLAUD NOTE 真的比名片盒還要薄,厚度大約 6 張名片,只有 0.3 公分。
所以就算放在襯衫口袋也不覺得佔空間。
或者是把 PLAUD NOTE 放進這個 MagSafe 卡套中,就可以磁吸在 iPhone 上隨身攜帶。
沒有 MagSafe 的手機也可以把這個磁吸環黏在背面或是手機殼上,同樣可以磁吸 PLAUD NOTE 的 MagSafe 卡套。
錄音不用開擴音、不會被發現
把這個按鈕往上撥,長按右邊的錄音按鍵,這樣就開始錄音了,也不會有任何提示訊息讓對方察覺你在錄音。
而且我實測錄音過程真的免開擴音,因為 PLAUD NOTE 採用 Knowles 的 SiSonic 矽架構麥克風,專門用在錄音產品上,所以你只要正常說話就可以連聽筒內對方的聲音都錄得清清楚楚。
我一開始跟我同事分享這個好東西,他還想說這有什麼特別,但我跟他說這個是錄音不用開擴音他才恍然大悟,然後覺得這真的很有料!
也等於是直接解決了「錄音筆要開擴音才可以錄音」、「iPhone 內建錄音功能會有錄音提示」這兩個大家最在意的痛點。
不是通話錄音也可以用
那就算你不是要通話錄音,單純只是路上和人有行車糾紛、開會時要輔助紀錄、上課時要錄老師講的重點....等我覺得也都派得上用場。
只要把 PLAUD NOTE 的按鈕切換到下面,這時就會變成環境音的錄音效果,可以錄製整個來自四面八方的收音。
搭配 PLAUD App 才能發揮一條龍的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錄音完就沒事了,回家還要聽打、整理逐字稿、找重點什麼的,這才是更煩人的。但如果有搭配 PLAUD App 會節省非常多時間。
錄音完直接丟到 App 裡
PLAUD NOTE 只要和手機綁定後,錄音結束就會自動把音檔透過藍牙或 Wi-Fi 丟到 App 裡面,完全不用自己動手。
當然沒有神到可以「秒速」搞定,但是就是開完會後結束錄音,通常會再去裝個水、上個廁所,回來就傳好了,其實這樣的速度基本上就很夠了。
逐字稿正確率更高
PLAUD App 採用 OpenAI 最新且最強大的 Whisper Large v3 模型,達到最高 97% 精準轉寫,而且中英文混合也可以,支援最多 112 種語言逐字稿轉寫。
當然這功能你說 iPhone 內建的也可以做到,那我們就來比較一下正確率吧。
你可以看到光是一小段內容,iPhone 的逐字稿就有不少的錯誤,而且 PLAUD App 不只產生逐字稿,還有正確的標點、分段,也不會漏句,甚至自動分辨不同的講者,真的要閱讀起來比較容易。
不要說逐字稿只是輔助所以錯幾個字沒關係,如果你說一兩個小時的會議下來,逐字稿不精確,後續不只要花時間修正,甚至可能導致後續的分析、總結會和原意有誤差。
摘要抓出重點、列出後續待辦事項
PLAUD App 裡面還有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功能,就是摘要抓重點。
透過 GPT-4.1、Claude 4、Gemini 2.5 Pro、o3-mini 這幾個模型的選擇,可以在落落長的會議記錄、上課內容中把重點整理好。
而且清楚的分門別類,甚至是會議後要追蹤的事項也都幫你做好表格,這根本就是會議記錄必備工具!
心智圖功能是學習做筆記好幫手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心智圖功能。這很像我上課時做筆記的方式,把重點用階層化顯示出來。你不只是可以快速了解重點有哪些,還可以知道每一個重點下面有哪些細節項目。
其實你可以把它當成是「摘要」的圖像化,但是摘要必須從上看到下,一筆一筆看;心智圖可以讓你一次看完整個架構,一目瞭然非常清楚。
會議內容很重要也不怕隱私外流
有時候我們會擔心會議的內容如果很機密,再上傳、轉錄的時候遭到攔截或是外流。
事實上,PLAUD App 內的檔案、轉錄、摘要的音檔,都是採用端到端加密處理,而且這是有 SOC 2 以及 HIPAA 的認證。
SOC 2 是針對資料處理的「安全性」、「可用性」、「處理完整性」、「保密」、「隱私」這些控管流程做認證。HIPAA 是美國的《健康保險可攜與責任法案》,訂立了嚴格的規範,來保護個人與敏感健康資料的隱私,甚至包含 ISP 大廠 Cloudflare 也同樣符合 HIPAA 的規範要求。
此外,PLAUD 團隊也強調,他們的資料都是儲存在美國的 AWS 亞馬遜雲端服務上,因此中國政府無權存取上面的資料。所以在使用上倒是不用擔心會有隱私或是重要會議內容被竊聽、外流的風險,因為就連 PLAUD 內部也讀不了我們的音檔內容。
PLAUD AI 值不值得入手?
自保角度來看
iPhone 雖支援通話錄音,但會通知對方且需擴音,使用上很尷尬。PLAUD NOTE 則能悄悄錄音,不干擾對話,更提高了在重要情境中自保的可能性,光這點就很值得入手。
效率角度來看
PLAUD NOTE 不只適用於通話,還能記錄會議、課堂等內容。搭配 PLAUD App,可自動上傳錄音並生成逐字稿、摘要、心智圖等重點內容,不用自己下指令就能快速獲得整理結果,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省時又方便。
費用角度來看
每月提供 300 分鐘免費額度,如果一場會議 60 分鐘的話,每個月也可以紀錄 5 場會議;Pro 方案提供 1200 分鐘,可以解鎖所有功能,每月也不到 300 元。若是重度使用者,也有不限時數的 unlimited 方案。雖有費用,但以提升效率與節省時間來說,性價比仍高,建議先試用免費額度再決定是否升級。